溫馨提示:故事共2140字,閱讀時長約9分鐘。
故事原委
2018年8月17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軍委黨的建設會議上指出,1927年9月“三灣改編”中,毛澤東同志親自在“紅一連”發展了6名黨員,建立我軍第一個連隊黨支部,開創了“支部建在連上”的先河。
故事延展
秋收起義建立工農革命軍
1927年9月9日,毛澤東根據八七會議精神,領導秋收起義,創建中國工農革命軍。秋收起義受挫后,毛澤東主張停止進攻長沙、停止長沙暴動計劃。
9月17日,毛澤東主持前敵委員會會議,討論軍事行動問題。會議決定:起義部隊退往湘南。會后,工農革命軍向文家市前進。
9月19日,工農革命軍1500余人到達文家市。晚上,毛澤東在里仁學校主持前敵委員會會議,討論行動方向問題。經過激烈爭論,在總指揮盧德銘等支持下,通過了毛澤東放棄進攻長沙的主張。
文家市會議決定: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、山區,尋求落腳點,以保存實力,再圖發展。
次日早晨,毛澤東在里仁學校向工農革命軍講話,宣布中共前敵委員會決定:不打長沙,轉兵向南。毛澤東說:中國革命沒有槍桿子不行。這次秋收起義,雖然受了挫折,但算不了什么!勝敗乃兵家常事。我們的武裝斗爭剛剛開始,萬事開頭難,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難。我們有千千萬萬的工人和農民群眾的支持,只要我們團結一致,繼續勇敢戰斗,勝利是一定屬于我們的。我們現在力量很小,好比是一塊小石頭,蔣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,總有一天,我們這塊小石頭,要打破蔣介石那口大水缸。大城市現在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,我們要到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去,發動農民群眾,實行土地革命。
毛澤東講話時,學校圍墻上爬滿文家市的青年和里仁學校學生,其中就有胡耀邦和楊勇,他們聆聽了毛澤東演講,深受鼓舞。
長途跋涉,創業維艱
文家市會議后,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沿羅霄山脈南下,向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和山區進軍。途中,在蘆溪遭到國民黨軍襲擊,總指揮盧德銘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英勇犧牲。
隨后,工農革命軍陸續到達蓮花縣高灘村。毛澤東要求指戰員,不要怕行軍困難,不要怕暫時受挫,要看到光明。當晚,工農革命軍抵達蓮花縣甘家村,毛澤東從聽取當地中共組織匯報中得知,蓮花縣農民自衛隊9月18日攻城失敗,犧牲12人,被捕90余人,于是決定攻打蓮花縣城,營救被捕同志。
次日上午,工農革命軍在當地中共組織和革命群眾配合下,攻克蓮花縣城,救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70余名;打開蓮花縣政府糧倉,開倉濟貧。下午,毛澤東召開蓮花縣中共組織負責人會議,聽取關于中共組織、農民武裝情況以及永新、寧岡武裝斗爭情況等的匯報,證實井岡山地區有兩支地方武裝。
攻取蓮花縣城是秋收起義受挫后第一個重大勝利,鼓舞了部隊士氣,奠定了向井岡山進軍的基礎。
9月27日,工農革命軍從蓮花縣城出發,前往永新縣三灣方向。途中戰斗頻繁,傷員增加;長途跋涉,一些人掉隊,一些人自行離隊;瘧疾流行,病員加多,缺醫少藥。有的團和營官多兵少,槍多人少。內憂外患和艱難困苦,考驗著隊伍里的每一個人。
支部建在連上
9月29日,工農革命軍1000余人進駐永新縣三灣村。當地群眾不了解工農革命軍,大都躲進山里。毛澤東要求各單位上山向群眾做宣傳,群眾陸續回村。當晚,毛澤東主持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,決定對部隊進行改編。
整頓組織。將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,下轄一營、三營、特務連和軍官隊、衛生隊。改編時提出,去留自愿,愿留則留,不愿留發給路費,希望他們繼續革命。
實行黨對部隊的絕對領導。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和黨代表制度。支部建在連上,班、排設黨小組,連以上設立黨代表,營、團建立黨委。部隊由中共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。
部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,官長不準打罵士兵,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,連、營、團三級建立士兵委員會。
“三灣改編”奠定了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。9月30日,毛澤東向指戰員宣布前敵委員會關于部隊改編的決定。他說:賀龍兩把菜刀起家,現在帶了一軍的人。我們有兩營人,還怕干不起來嗎?你們都是起義出來的,一個可以當敵人十個,十個可以當他一百。他強調:沒有挫折和失敗,就不會有成功。

▲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
進一步確立支部建在連上原則
1929年12月,古田會議進一步確立支部建在連上原則。古田會議決議規定:“每連建設一個支部,每班建設一個小組,這是紅軍中黨的組織的重要原則之一。”支部建在連上成為制度。要求“在組織上,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”。吸收黨員條件,“政治觀念沒有錯誤的(包括階級覺悟);忠實;有犧牲精神,能積極工作;沒有發洋財的觀念;不吃鴉片、不賭博”。將黨內教育列為“紅軍黨內最迫切的問題”,規定“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”。“支委會及支委以上各級黨部,應該有計劃地每月規定支部大會及小組會討論的材料,并規定會期,嚴密地督促開會”,把黨內批評作為“堅強黨的組織、增加黨的戰斗力的武器”。
故事啟迪
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加強黨的建設,多次講述“支部建在連上”的歷史,是因為黨支部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組織基礎。“支部建在連上”極大地增強了人民軍隊的凝聚力、向心力和戰斗力。毛澤東認為:“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,‘支部建在連上’是一個重要原因。”基礎不牢,地動山搖。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,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經驗和有力措施,是中國革命、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。“支部建在連上”,加強支部建設,永遠是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、重要任務,必須高度重視,切實抓好。
(作者:人民出版社)
